炒股配资正规开户
你的位置:在线炒股配资平台_炒股配资网站申请_炒股配资正规开户 > 炒股配资正规开户 > 铁原阻击一战,他独创“三朵花”战术,仅用40人就让敌军尸横遍野
铁原阻击一战,他独创“三朵花”战术,仅用40人就让敌军尸横遍野
发布日期:2024-02-23 05:55    点击次数:91

1950年,为了协助朝鲜人民阻止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阴谋分裂朝鲜,我国专门组建了一支中国人民志愿军于同年10月出发,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作战。自此,我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正式打响。

而今天我们要介绍的这位英雄,便是这千千万万勇士中的一员,一级战斗英雄——郭恩志。

这位仅仅依靠40个人就能轻松把敌军打得节节败退的传奇人物,到底是怎样凭借“三朵花”战术帮助我军取得铁原狙击战的胜利的?

被彭德怀元帅和“联合国军”总司令李奇微同时盯上的“宝地”铁原

随着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军与“联合国军”的不断交战,整个前线的战事也在向前推进。在我军发起的第五次战役最开始的时候,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攻势因为受到了此前战斗胜利的鼓舞,气势势如破竹,一举横渡了临津江和北汉江,箭头直指南朝鲜首都汉城。但随之而来的隐患也随之显现出来,因为长时间的跋涉和交战,我军后勤的补给出现了严重短缺,情况非常不利。就在志愿军陷入弹尽粮绝的危急时刻,1951年5月21日,时任抗美援朝战争总司令员的彭德怀果断下达了各部队向后方撤退的指示。

然而,就在我军开始撤军的同一时间,“联合国军”的总司令李奇微这边也没闲着,他并没有因为我军撤退而放松警惕,而是下令部队继续进行大规模的反攻。李奇微这样连轴转似地进行进攻,个中目的显而易见,他要趁着我军撤退的间隙将我军主力全部歼灭在三八线以南。

一面是向后撤军的志愿军,一面是踌躇满志准备对我军全面反扑的“联合国军”,似乎是上天注定一般,两支军队最后都把目光锁定在了同一个地方,那就是铁原。

韩国,铁原郡。这里是当年抗美援朝中涟川和铁原的旧战场,从这里的地势构造我们不难看出,铁原的地势大都以丘陵沟壑为主,贯穿其中的交通线也非常稀少,只是打通了几条主要的交通线。所以,守住交通要道旁边的据点对于志愿军来说至关重要。

“那里有很多高地,有很多运输队从下面通过。如果高地被控制,那么运输队也会被控制,那将会丧失很多补给,所以我们需要占领这里。”

这是美国华盛顿佐治亚大学的历史系教授威廉·斯图克的观点,在他看来,当时的铁原对于双方来讲都是非常关键的郑多目标。如若志愿军先一步占领了铁原交通线周边的阵地,那么对于习惯了谨慎作战的美军将会产生难以想象的重创。

1951年6月1日,铁原阻击战全面开战。“联合国军”凭借着装备精良的机械化部队开始向我军阵地进攻。为了夺下铁原,李奇微从“联合国军”中抽调了整整6个师、一个旅和一个团的兵力,其中便有美军的4个师。同时美军还配备了1300余门火炮和180余辆坦克。眼看着敌军的炮火渐渐逼近铁原,为了掩护当时正在后撤修整的其他部队,彭德华下令让63军继续留守在铁原修筑防线,并要求他们至少坚守15天,借此来为后撤部队争取更多的时间。

但是心高气傲的范佛里特可能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伟大计划会在接下来的高台山战役中被一个人狠狠的“打脸”。

而这个成功让范佛里特惨遭事实打脸的人,正是郭恩志。

高台山一战,智创“三朵花”战术

在第五次战役的初期战斗中,志愿军一直长期处于下风,敌军不计成本的火力攻击让我军付出了巨大的伤亡代价。往往一天之内,一个阵地被敌我双方反复争夺很多次。这样残酷的战斗很快就让当时63军不少连排人员损失惨重,甚至到了后期人手不够的时候连后方的后勤、文员也跟着参加战斗。然而即使如此,敌军依然凭借着装备上的优势占据了部分阵地,眼下对于志愿军的处境是越发危险。

千钧一发之际,担任63军军长的傅崇碧果断改变战术,他意识到一味地严防死守并不能有效的阻止敌人进攻,他命令各连排将战术转为机动防御。当然这样的战术并不能从根本上为他们扭转战局,必须配以其他的战术策略才能从根源上消灭敌人。于是傅崇碧开始着重于新战术的研究,战士们纷纷集思广益,提出了许多的战术,而在这众多战术之中,尤以郭恩志的战术最为特别。

那么,卖了半天关子,有朋友又得坐不住想问了,这个郭恩志,究竟何许人也?

我们不妨先听一听志愿军第63军的摄影干事蒙紫对他的评价——

“他脾气很倔,但也只有那个倔脾气,那才能带一个连往上冲。”

当时隶属于第188师第563团的八连连长郭恩志是团里出了名的战斗英雄,在国内参加过许多大大小小的战役让他的作战经验得到了丰富的锤炼,也相当熟悉这种“敌强我弱”的战争情形。在铁原战役爆发后,“脾气很倔”的郭恩志奉命就任563团八连的连长,率领全连进驻高台山阵地待命。而他们即将面对的敌人,正是美国引以为傲的王牌部队——骑兵第一师。

高台山主峰为一处海拔255.1米的高地,从主峰自左侧延伸的山梁阵地海拔为200米,而右侧的是一片不知名的高地。由主峰往东、南两侧的山岭紧邻山脚下的交通线,实属易守难攻之地。

郭恩志心中非常清楚,这块地方必将会同美军展开一场漫长的鏖战。他们此次面对的对手不管是从武器还是人数上的实力都数倍高于己方,何况对方还是配齐了最先进的坦克、飞机、火炮的高度机械化部队。

但同时,随着与美军的多次交锋下来,郭恩志也发现了美军进攻的弊端。尽管美军武器精良,每次进攻的时候却总是习惯先用火炮一顿猛攻,然后再趁机发起群体式的冲锋。如此一分析美军的问题也暴露得很明显了,这群美国大兵显然是不怎么习惯单打独斗。

毕竟习惯了现代化军械装备,当时的美军估计也没怎么在近身战上多做考虑,所以他们的士兵对于这方面的准备仅仅是人均配置一把手枪和一个手榴弹。而这一点,也恰恰给了志愿军攻破的机会。

为了抵御住敌军的飞机和火炮攻击,郭恩志命令部下修筑防空洞、防空炮位、坚守位和机动战斗位置,也就是“一洞三位”,在坚守阵地的同时,也可以为反击敌人做准备。

在一切都布置完毕后没多久,美国的骑兵第一师就气势汹汹地杀了过来。如同美军往常的作战模式,他们先把八连的阵地拿汽油弹和炮弹好一顿狂轰乱炸,尽管八连阵地因此化为一片焦土,不过由于郭恩志的未雨绸缪,他们提前修筑好的防御工事为他们减少了人员的伤亡。

而对面的美国大兵们一看我方没什么动静也是心里直犯嘀咕,随即又调出2个连对我军驻扎的阵地发起群体进攻。骄傲自大的美国佬认为,既然都已经挨了这么猛的炮火,志愿军肯定被这阵仗吓得抱头鼠窜了吧?可接下来发生的局势却给他们狠狠地来了个“当头一棒”。

对此,美国朝鲜战争前线观察员贝文·亚历山大是这样描述当时的战斗场景——

“当你站在朝鲜的山往下看, 去找一个地堡,你永远发现不了它……我们的大炮虽然可以摧毁山上的树,但你只能看到导出浓烟翻滚。你看不见那些地堡,如果你派兵上去,靠近那些地堡去进攻,他们会被全部射杀。”

在这样反反复复交战了三天三夜后,那个号称“美军最强王牌”的骑兵第一师依然没能攻占200和250这两个高地。而更加让敌军感到耻辱的是,根据当年参加战斗的志愿军第63军188师的指导员贾文岐回忆,其实这两个阵地当时只有六七个人守着。连续三天都没能攻下两个小山头,这下可气坏了敌方的统帅,没过多长时间就又开始筹划新一轮的进攻。

面对着几近疯狂的美军愈发凶猛的攻势,郭恩志召开了紧急会议商讨应对方案。曾经担任志愿军摄影干事的蒙紫是这样回忆的:

“郭恩志他呢是很能讲,讲什么都有一股豪气……但是他要是说道自己要用什么战术,用什么来迷惑敌人,他就是说和他和敌人像捉迷藏似的。”

那么,何为“三朵花”?对此,郭恩志是这样解释的——

第一朵“花”是“梅花”, 这个战术的实施过程如下:当连长举枪发出第一声枪响之后,60炮立即向敌军队伍的各个方向发出炮弹,整体构造类似于一个梅花形。这样就打消了敌军企图分散式进攻的后路,将这些分散的敌军兵力汇聚在一起。

第二朵“花”是“一串红”,在这个战术中,连长举枪发出第二次枪响后,等候在一侧的重机枪枪手们开始朝着聚拢好的敌军发动扫射,打他们个始料未及。

第三朵“花”是“荷花”,这时反击小组从阵地的两侧迅速冲出发动攻击,因为此时的敌军因为遭受到了上一轮“一串红”战术的影响已无暇顾及太多,此时整体包围的形状类似于“荷花”,最后战士们用手榴弹和刺刀捅敌人展开近身战。而这,恰恰也是习惯了现代化军械的美军最不擅长的地方。

从上述整个“三朵花”战术的整体规划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层层递进、有顺序有组织性的精密战术。虽然看似完美无缺,但因为这个战术从未在战场上付诸实践,所以即使郭恩志这般经验老到的老兵也没有太多把握。不过眼下情势紧急,郭恩志为了后方大部队的撤退也只好是“孤注一掷”了。

把美国王牌师打得抱头鼠窜的“战斗英雄”

很快,战士们按照郭恩志的安排进入阵地,开始进行战略部署。此前在志愿军这里吃了苦头的骑兵第一师,兴许是忌惮再次遭受到我军猛烈火力的集中攻击,这一次的他们选择把军队分散成散兵向着我军阵地缓慢前行。当敌军的军队行进到距离志愿军还有大约60米的时候,郭恩志明白时机已到,这时迫击炮的炮手已经把炮弹放在炮筒口准备就绪,只等自己的一声令下,反击战随时都会开始。

“嘭”的一声,郭恩志手握手枪向天空开了一枪,操纵着60炮的宋乃成等人立刻发射炮弹,炮弹精准的落在了美军周围,“梅花”战术显然已经奏效,而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了我军炮手的射击之精准。

见敌人已经被打得几乎快要崩溃的郭恩志再次打响了最后一枪,收到命令的副连长率领两队人开始同敌人展开近身战。战士们一边朝着敌军投手榴弹,一边不断地开枪射击,子弹打完了,他们又改换刺刀,本来就对近身战怕的不行的骑兵第一师眼见志愿军攻势越来越猛,哪还有心思再继续恋战,一个个都一心只想着怎么保住自己的小命了。但就算这会儿那群灰头土脸的美国大兵想逃也为时已晚了,志愿军的战士们已经彻底截断了敌军的退路,无路可逃的敌军最后的下场可想而知——全部被歼灭。

经过了这一天的激战,郭恩志的“三朵花”战术得到了实战意义上的成功,尽管我军在当时的军械装备远远落后于美国,没有坦克这类的现代化武器,但是郭恩志和他的战士并没有退缩,而是充分的利用了所有可利用的条件提出了“三朵花”战术,敏锐的发觉到美军不擅近身战的弱点伺机反击,最终将敌人重创。

看着远处渐渐染上夕阳光辉的天空,郭恩志的心中仿佛预料到自己和战士们可能会牺牲在这里,他回过头,目光深深的注视着自己面前的兄弟们说:“兄弟们,我们是革命军人,军人以战死沙场为荣,绝不做贪生畏死的俘虏!”战士们神色凝重的点了点头,他们先是埋好了牺牲战士们的遗体,然后在连长郭恩志的带领下,高唱着战歌从西面跳下悬崖。

好在郭恩志他们跳下的悬崖并不是很高,最后他们一行人平平安安的全都回到了营指挥所进行修整。在再次补充好弹药之后,他们再次返回了阵地驻守。长达6天6夜,猖狂的美军在郭恩志等人的坚守下,始终没能靠近阵地分毫。最终,郭恩志所指挥的八连以牺牲16人的微小代价歼灭了敌军800多人。

铁原阻击战临近尾声时,前来接应的九连赶到阵地的时候被眼前的场景震惊得都快说不出话来了。呈现在他们眼前的居然是敌军密密麻麻的尸体,尸体数量之多以至于多到最后大家都没有地方可以落脚。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郭恩志所在的八连因为在战斗中的突出表现被授予了“保卫开城钢铁连”的荣誉称号,而郭恩志也被受封为“一级战斗英雄”,他所提出的“三朵花”战术还得到了总指挥部的高度称赞。后来,郭恩志还曾被时任朝鲜主席的金日成的接见,并获得了朝鲜人民共和国颁发的一级国旗勋章。

1991年,这位《东方》主人公郭祥的原型人物、一级战斗英雄的生命走向了终点,享年65岁。

回顾当年那场抗美援朝战争,像郭恩志这样有勇有谋的战士不计其数,在那时志愿军各方面都处于劣势的极端条件下,无数的志愿军战士前赴后继,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不断改写着战局,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奇迹。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最可爱的人”的存在,让世界通过这一战领略到了不可战胜的“东方精神”,而这些英雄的故事在今后的岁月长河中依旧会熠熠生辉。

“他们是历史上、世界上第一流的战士,第一流的人!他们是世界上一切伟大人民的优秀之花!是我们值得骄傲,我们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骄傲,我们以生在这个英雄的国度而自豪!”

志愿军敌军郭恩志联合国军铁原发布于:天津市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